中國低碳網(wǎng)訊 “不要對這次大會有過高的預期,大會最后能解決一些以前就商議好但懸而未決的事,就很不錯了。”對于進入最后時刻的德班氣候大會,擁有多次參與氣候談判進程經(jīng)驗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鄒驥,昨日在會場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鄒驥說,從目前來看,談判正處于拉鋸階段,“今明兩天大家依然會在會上各自表達國家的基本立場以及對氣候談判的提案,表面上看分歧很明顯,但暗地里大家都在通過彼此的發(fā)言中尋找一些共同點。 ”
“當大家對共同點有數(shù)后,那么到周五晚,一些國家代表也許就會在一個小房間里進行連夜磋商。 ”鄒驥說,歷屆氣候大會都能看到類似的“密室會談”,如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就是由基礎四國和美國一起徹夜長談后完成了協(xié)議的草案,“這種‘密室會談’的結果往往是大家都不喜歡,但大家都能接受的”。
對于德班氣候大會最后的結果,鄒驥持保守態(tài)度:“就目前來看,這次大會能把之前大家在巴厘島、坎昆等地達成的一些共識付諸行動就非常不錯了,比如《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資金、技術的轉移等等如能得到解決,那么德班會議就算比較成功了。 ”
鄒驥表示,在氣候談判桌上,如果大家都從實際挽救地球命運的角度出發(fā)、按規(guī)則出牌,都恪守政治誠信的話,那么中國是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畢竟中國無論從行動還是政策制定,都非常主動積極。 “但其他談判方非要在談判過程中找借口設坎,比如美國、日本、加拿大一再以共同責任為由,要求中國、印度等都納入強制減排體系之中,一些發(fā)達國家在推動德班氣候大會取得成果方面始終非常消極,而這一做法不僅阻礙了未來全球平均氣溫增幅控制在2℃的目標,同時也危及一些小島國以及氣候脆弱地區(qū)人們的生存。”